六大经济走廊建设面面观(下)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以泛亚铁路网、亚洲公路网、陆港网的东南亚地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为依托,自昆明、南宁,以沿线经济中心城市和口岸为节点,联通中国、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等国家抵达新加坡,是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的陆海经济带。
该走廊前期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近两年中老经济走廊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成绩亮眼。
政策方面,《大湄公河次区域交通发展战略规划(2006-2015)》的实施工作已经完成,初步形成了该次区域9大交通走廊;2016年5月,《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倡议书》在第九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发布;《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已在2017年3月启动实施。
前期顶层设计侧重于交通和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也以陆路为主。与中南半岛毗邻的广西、云南两省区建成了多条对接中南半岛的高速公路或铁路通道;铁路方面,中欧班列(中国南宁-越南河内)跨境集装箱直通班列成功双向对开,构建起中国与越南间的物流黄金通道;雅万高铁处于全面施工阶段;中缅铁路的中国国内段进展顺利:昆明至大理段已开通运营,大理至瑞丽段正加快建设;泛亚铁路东线国内段昆玉河准轨铁路在数年前也实现通车运营。中越北仑河二桥于今年初进行临时通关演练,即将投入使用。
中国-东盟信息港已于2015年9月在南宁正式挂牌;中老缅泰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二期整治前期工作业已启动。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下半年之后,经济走廊进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建设阶段,由多方合作细分到双方合作。中国和老挝率先开始共同探索发展模式。双方在2017年11月签署合作文件,将共同建设一条北起云南省,途经若干重要节点地区,抵达老挝南部,并通过云南省联通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又通过老挝联通中南半岛各国的经济走廊。
中老铁路是中老经济走廊的重要依托,同时也是泛亚铁路的中线部分。铁路于2016年12月全面开工,目前全线414公里的路基工程基本成型,土建工程总体过半,沿线综合开发提上议程。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和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建设稳步推进,其中赛色塔综合开发区已引入企业57家,企业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预计明年底总产值将超过15亿美元,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磨憨-磨丁跨境经济合作区分别于2015年8月和2016年11月共同签署了总体方案和规划。2016年7月,连接中国磨憨口岸与老挝磨丁口岸的货运专用通道正式开工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已成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重要抓手。陆海新通道是中新互联互通框架下的国际物流新通道,于2017年9月开通;其目的地已覆盖全球7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个港口;其中国内成员已扩展到青海、新疆、云南、宁夏等8省区市;截至2018年底,“陆海新通道”三种物流组织形式均已实现常态化开行。未来,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完善沿线基础设施、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将进一步加强。
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也加速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在矿业、工程机械、农业、建筑等领域展开了密切合作。2018年,20家境外合作区通过商务部确认考核,其中1/3的合作区位于东南亚,主要集中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目前,中国在东南亚沿线建设的海外园区正在向更加多元化和高级化方向发展,投资领域已经从传统的能源、矿产、建筑向新能源、制造业和科技合作等新领域转变。
中巴经济走廊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起点在喀什,终点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在空间范围上包括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全境,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
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在双边层面推动走廊建设优势明显。对巴基斯坦而言,中巴经济走廊的能源合作项目能够协助其解决困扰多年的能源短缺问题,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增长带来强大动力。
2015年4月20日,中巴两国领导人出席中巴经济走廊部分重大项目动工仪式,签订了51项合作协议和备忘录,其中近40项涉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2017年12月18日,中巴两国共同编制的《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在伊斯兰堡发布,其中指出中巴经济走廊是以中巴两国的综合运输通道及产业合作为主轴,以两国经贸务实合作、人文领域往来为引擎,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及民生领域合作项目等为依托,以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安宁为目标,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增长轴和发展带。
在执行层面,早在2013年,中巴两国就共同设立了“中巴经济走廊远景规划联合合作委员会”,并在当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此后每年举行一次工作会议,至今已举行八次。巴基斯坦方面还单独成立了中巴经济走廊专门委员会,负责推进走廊建设。
作为“一带一路”的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已确定的瓜达尔港、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和产业合作四大合作领域中,已经有10个项目完工,12个项目在建。从资金来源上,共分为五类,即中国政府提供优惠性质贷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4个,中国企业及其合作伙伴在巴投资的能源和港口项目12个,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的项目1个,中国政府提供无偿援助的民生项目4个,巴基斯坦政府提供资金的项目1个。
能源领域是中巴经济走廊进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中巴在能源领域规划了17个优先实施项目,11个已开工建设,即将迎来密集建设、建成期。
这一方面因为能源和电力问题是巴经济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为今后中巴在产业合作、工业园区、信息通信等领域开展合作奠定基础。目前,卡西姆燃煤电站一期二期均已进入商业运行,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已成为巴基斯坦装机容量最大的清洁型燃煤电站之一,截至2018年底,这两大电站的总发电量已超过215亿千瓦时,为促进巴电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卡洛特水电站、苏基克纳里水电站等水电项目也进入施工高峰期,巴基斯坦首个煤电一体化项目塔尔煤田II区块煤矿和电站也在有序进行。
交通基础设施是中巴经济走廊另一重点建设领域。公路建设项目有两项,其中喀喇昆仑公路项目二期改扩建工程,改的便是目前中国和巴基斯坦唯一的陆路交通通道。2018年9月,二期(赫韦利扬至塔科特)项目部分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另一条则是连接巴基斯坦南北的大动脉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于2016年5月开工,目前进展良好,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巴基斯坦两大城市之间的交通状况,还能将瓜达尔港经卡拉奇同喀什相连,有助于巴基斯坦同中国、伊朗、阿富汗、中亚国家等的互联互通。
铁路项目也有两项,其中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已于2018年6月开始试运行。该项目建设的开展,不仅能为巴方工程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更将为巴基斯坦在相关领域的长远发展储备丰富的专业人才。另一个是巴基斯坦ML-1号铁路干线升级与哈维连陆港建设项目,目前仍处于前期勘察与试验阶段。
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也传来好消息。2018年7月,中巴跨境光缆开通,光缆从乌鲁木齐经中巴边境红其拉甫口岸到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市,全长2950公里,是连接中巴两国的首条跨境直达陆地光缆项目。该项目不仅将推动中巴两国信息互联互通建设,也将推动地区通信事业革新。
除了能源项目以外,备受关注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自由区于2018年初开园,已吸引了银行、保险公司、金融租赁、物流等20多家中巴企业入驻,直接投资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50亿元人民币。2018年5月,港口实现了4G通讯,瓜达尔东湾快速路项目进展顺利,许多民生项目也拔地而起。当地记者表示,瓜达尔的孩子们有了学校、职业培训中心、医院,就业也增加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年初,沙特阿拉伯能源部表示,计划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兴建一座100亿美元的炼油厂。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迎来第一个第三方合作伙伴。此举不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有助于巴基斯坦借助瓜港实现经济发展、扩大沙特的石油市场,从长远看,还有助于加强洲际连通性,以更快、更短的路线将中国与南亚、中东、非洲和欧洲联系起来。
下一步,走廊发展将逐步向产业合作深化,重点帮助巴方发展制造业,培育自主发展能力,从而增加就业,扩大贸易。同时更加注重改善巴的民生,让更多的巴民众从走廊中受益。据中国驻巴使馆透露,中巴双方目前正就瓜达尔新国际机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及友谊医院等走廊项目融资安排进行磋商。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国和南亚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国家的便捷通道,是中国走向南亚和印度洋区域大市场最便捷、最具经济吸引力的陆路大通道。
这条经济走廊的建设将惠及中国西南、缅甸、孟加拉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16亿人口,辐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西亚、非洲地区等22亿人口的大市场,还将填补东亚、东南亚与南亚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断裂带,将给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该倡议于2013年5月中国领导人提出,得到印孟缅三国政府积极响应,四国于当年12月召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经济走廊政府间合作。截至目前,联合工作组已召开过三次会议。
▲中缅经济走廊示意图(图片来源:环球时报)
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是区域合作的重点,成效显著。2017年11月,中方提出建设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然后再分别向东西延伸到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的“人字型”中缅经济走廊。此举得到缅方高度赞赏,双方于2018年9月,签署经济走廊合作文件。
近期,在双方的大力推动下,中缅经济走廊进展迅速。政策方面,走廊合作规划编制启动;平台建设方面,走廊联合委员会已召开了两次会议。一批重大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经贸合作方面,2018年,瑞丽口岸进出口贸易额697.7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期增长66.7%。瑞丽-木姐地区已成为中缅经济贸易的传统路线和主要通道。目前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的项目正在推进之中。2019年1月30日,缅甸准许使用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进行国际支付。人民币纳入结算货币后,滇缅之间的贸易投资、外经合作变得更加便利。
在产能合作领域,中缅油气管道是先导项目,有天然气管道和原油管道两个组成部分。其中2013年投产的天然气管道起点为缅甸皎漂,一路延伸到广西贵港,并与中国天然气管道相连,截至2018年6月累计输气超180亿立方米。2017年6月投产的原油管道起于缅甸西海湾马德岛,从中国西南边陲瑞丽入境,接入保山后,借由澜沧江跨越工程连接大理,继而经由楚雄进入昆明。中缅油气管道每年将为缅甸带来包括税收、投资分红、路权费、过境费、培训基金以及社会经济援助资金等巨大的直接收益,并将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
通道建设方面,铁路建设进展快。中缅铁路昆明至大理段已开通运营,大理至瑞丽段正加快建设;昆明开通了与仰光、内比都、曼德勒的航线,芒市与曼德勒的航线已于2019年1月开通。2018年10月,木姐-曼德勒铁路项目可行性研究备忘录签署,相关工作已陆续开展,这条铁路是中缅铁路缅甸境内起始段,也是中缅经济走廊骨架支撑。同年11月签署的皎漂深水港项目框架协议,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新的阶段。
人文交流已持续多年。医疗方面,“光明行”活动自2013年开展以来已累积为22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现光明。云南与缅甸接壤,教育合作、旅游活动、文化节层出不穷。
印度方面,由中国投资的古吉拉特邦特变电工电力产业园正式投产、马哈拉斯特拉邦福田汽车产业园破土动工,万达、华夏幸福等企业也纷纷赴印考察设厂,园区合作已成为中印经贸合作的亮点之一。
中国和印度双方在铁路既有线提速可行性研究、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人员培训、铁路车站再开发研究、合办铁道大学等合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
孟加拉国方面,2016年中国领导人访孟期间,中孟双方签署了27个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涵盖了贸易投资、海洋经济、路桥建设、电力能源、海事合作、通信技术等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孟加拉吉大港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在顺利推进中。
作为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在推进实施中面临诸多风险与挑战,虽取得了部分早期成果,但整体来看建设进度落后于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表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六大经济走廊中建设进展最缓慢的一条。
究其原因,中研普华研究员王骏认为,近几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是世界上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崛起让部分国家产生了不安心理,这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周边国家发展合作阻力比较大的原因之一,同时,国家之间的历史矛盾、文化差异、语言不通、宗教信仰等问题也是阻碍我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合作的障碍。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正在北京召开,37个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圆桌会议,其中过半来自六大经济走廊途经的国家。我们相信,中国将与合作伙伴一起总结经验、凝聚共识,进一步增强政治互信、深化项目落实、规划美好未来,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单位名称: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
邮箱:bricc@bricc.org.cn
单位地址: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经贸大厦5层
传真:010-65515230
电话:010-66418090
丝路中心公众号
国合耶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