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10日,全球领导力培养计划六期班“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实践课在上海顺利举行,企业家们通过现场学习、专题授课与主题分享,全方位解码不同行业龙头企业在智能化转型、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实践路径,探寻世界一流企业的建设密码。
作为上海电气集团与日本FANUC株式会社联合投资的高科技合资企业,上海发那科由中方负责管理、运营、财务及人事等核心环节,2023年11月,其投资15.8亿元的三期超级智能工厂正式落地,成为集研发、制造、展示、销售、系统集成及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制造标杆。 企业家们通过参观发那科智能工厂,零距离观摩机器人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创新应用场景,在智能制造体验中心,沉浸式感受覆盖百种全球顶级智能制造场景的全流程、全价值链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方位见证了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以及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智能化升级的实践成果。 发那科市场开发部副部长张海峰在“工业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主题分享中,解析了机器人产业全球发展态势,介绍了企业机器人产品矩阵及信息化解决方案。他强调,机器人正从“感知”向“自主决策”演进,同时建议企业转型需综合考量稳定性、投入产出比及组织能力适配,通过“硬件+软件+工艺”协同释放智能化价值。 中国宝武工程科学家、宝信软件副总经理钱卫东以“中国宝武数智化转型实践”为主题,为企业家们分享以数智化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 钱卫东从转型背景、路径与实践三方面展开讲解。他指出,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原料依赖、管理复杂等痛点,数字化转型是必然选择。宝武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叠加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四个一律”(操作岗位一律机器人、操作室一律集中、运维一律远程、服务环节一律上线)和“三跨融合”(跨人机、跨空间、跨产业)的转型路径。 实践中,宝武建成全球首个钢铁行业“灯塔工厂”,冷轧黑灯工厂产能提升20%,劳动生产率提升30%;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多基地协同,订单交付周期缩短30%;构建钢铁工业大脑,启动“2526工程”,落地1000余个AI应用场景。其工业互联网平台连续入选工信部“双跨平台”,大数据中心通过DCMM5级认证,为行业树立了数智化转型的标杆。
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知名能源管理、工业自动化和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集成优秀的工艺和能源管理技术,为客户提供端到云的互联互通产品、控制、软件及服务。旗下上海施耐德工业控制有限公司是工业控制器领军者,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电力电网、能源基础设施及冶金工矿等领域。
作为传统产业新质转型典范,施耐德灯塔工厂将AI、5G、AR等先进技术融入产品原型设计、生产规划、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企业家们通过实地参观,深度学习数字化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创新应用,以及绿色智能制造的前沿实践与行业标准。
随后,施耐德电气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市场部负责人古月分享可持续发展战略。他指出,施耐德将可持续目标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通过“数字化+电气化”的技术创新,助推减碳和可持续发展,还构建端到端绿色价值链,从绿色设计到绿色服务,多维度践行可持续发展。 施耐德电气中国咨询业务总经理吕晋晗详解灯塔工厂及绿色智能制造。面对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需注重整体规划和管理与技术的融合,同时全周期减碳,构建可持续竞争优势。吕晋晗还分享了企业推进绿色智能制造的路径,强调通过精益基础、数字化系统、可持续发展、工业AI场景四方面的持续提升,推动绿色智能制造能力落地。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上海牵头、联合苏浙皖共同建设的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心将国家战略部署与长三角区域创新需求有机结合,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为长三角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与转化服务,为科技中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和发展提供创新服务。 企业家们参观了长三角国创中心展厅,通过实物展示与场景模拟,直观感受区域协同创新的活力,深入了解中心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概念验证阶段推行项目经理制,中试放大阶段采用“拨投结合”机制,商业推广阶段设立超长存续期基金,形成“实验室—生产线—市场”无缝衔接。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刘庆分享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他强调,提高科技供给质量,要增加投入和确立正确的科研评价导向,倒逼创新贴近产业需求。同时,要从需求提出、资金投入、成果应用三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刘庆介绍了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实践经验和典型重大产业技术项目落地成果,为企业家们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作为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具备雄厚技术实力,承担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909、C919飞机批产及C929飞机研制任务。目前,C909已交付多家航司,C919于2022年交付东航并于2023年完成首次商业飞行,C929研制稳步推进。 企业家们参观5G工业创新中心、数控智能生产线及C909、C919生产线,近距离了解5G+工业互联网在赋能大飞机智能制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深刻体会航空智造背后凝聚的中国智慧与民族力量。 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王辉以“大飞机事业一定要办好”为主题进行分享。他表示,大飞机事业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民族自信的彰显。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团队始终以“自主可控”为目标,攻克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通过分享,企业家们深刻体会到航空制造的复杂性与几代航空人的坚守,以及“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意义。 三天的实践课中,企业家们从智能制造的前沿场景到传统行业的转型突破,从绿色发展的生态构建到协同创新的体系搭建,再到大国重器的自主攻坚,全方位触摸到世界一流企业的成长基因。 此次上海实践课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更是一次思想启迪,为企业家们在各自领域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注入了实践智慧与前行力量。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单位名称: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
邮箱:bricc@bricc.org.cn
单位地址: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经贸大厦5层
传真:010-65515230
电话:010-66418090
丝路中心公众号
国合耶鲁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