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价值链包抄:中国新兴跨国企业绿色转型领先的密码

在全球市场绿色转型的竞争中,中国新兴跨国企业正以平台整合优势和战略敏捷性,突破传统巨头的技术封锁,实现从“价值链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跃迁。这一过程孕育了一种全新的竞争模式——全球价值链包抄。

所谓全球价值链包抄,是指在全球竞争下,中国企业不再拘泥于单点式技术跟随或低成本代工,而是通过标准输出、供应链控制、本地化生产和技术模块整合,实现对全球核心产业链的重构与主导,从而打破国际跨国公司的重围。


“包抄式全球化”:从平台竞争到价值链渗透

与传统平台战略不同,全球价值链包抄不再强调单一平台的网络效应与数据垄断,而是在技术标准制定、供应链协同与本地资源绑定等维度实现全链条掌控。以宁德时代为例,其通过股权绑定锂矿企业、主导方形电池标准,成功将上下游整合为一个闭环体系,使LG化学、松下等国际对手被迫跟随其技术节奏。比亚迪“刀片电池”则以模块化设计兼容多品牌底盘,推动行业由封闭式结构向平台化演进。

此外,中国企业在标准制定上不断突破欧美垄断。2023年发布的GB/T 40032-2023换电安全标准,不仅树立国内技术门槛,更开始影响国际汽车工程标准体系。通过模块解构与标准输出结合,中国企业正打造出兼具灵活性与规范性的价值链控制模式。


电动车产业的三阶段跃迁:政策、创新、标准三轮驱动

中国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均以不同机制驱动跨越。

第一阶段(2001年至2010年)以政策嵌入为主。尽管合资模式限制了关键技术获取,但通过逆向工程、早期投资与政策红利,中国企业逐步建立基础能力。比亚迪通过收购秦川汽车获得资质,为其铁锂电池商业化铺平道路。至2010年,中国已拥有全球63%的锂电池产能,尽管多数仍服务于消费电子等领域。

第二阶段(2011年至2020年)体现为集群化创新驱动。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形成带动作用,促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演化。宁德时代推出“磷酸铁锂+CTP”组合技术,显著降低电池成本并提升密度。比亚迪自研IGBT芯片,摆脱英飞凌垄断。同一时期,宁波拓普集团凭借“技术协同+客户绑定”战略,成为特斯拉Tier0.5级供应商。其通过收购福多纳整合铝合金和高强度钢底盘技术,为特斯拉Model Y提供轻量化底盘、热管理系统等核心模块,单车配套价值突破8000元。拓普的路径揭示了技术突破与平台渗透双向协同的可能性。

第三阶段(2021年至今)进入全球价值链的系统性包抄阶段。比亚迪通过并购与海运KD工厂模式进军欧洲,宁德时代在拉美投资锂矿并通过USMCA规则布局北美市场。拓普集团则在此阶段实现了“技术复用+跨界拓展”双重跃升,将汽车领域积累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轻量化材料与热管理系统,成功迁移至机器人领域,为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提供关节执行器,并在宁波建设“机器人造机器人”基地,迈入下一代智能制造的核心生态。


外贸与新兴市场战略建议:塑造“链主型”企业

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为其他行业提供了深刻的战略启示。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技术政治博弈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从技术自主性、供应链韧性、规则主导权、国际合规能力等方面布局,构建可持续的全球化竞争力。

一是提高技术自主性,从跟随创新到定义赛道。中国电动车企业的成功表明,技术突破需超越“进口替代”逻辑,转向定义技术标准与场景应用。宁德时代通过“磷酸铁锂+CTP”技术组合重塑电池行业标准,使其成本优势成为全球车企的“必选项”;华为HI全栈解决方案以“软件定义硬件”模式,倒逼传统一级供应商开放底层协议。这种策略的关键在于聚焦长板技术而非全面对标。光伏行业可借鉴此路径。例如,隆基绿能通过单晶硅片技术颠覆多晶硅主导的市场格局,再以Hi-MO系列组件定义分布式能源标准,使中国光伏产业从产能输出升级为技术输出。

技术自主性还需与开放式创新生态结合。小鹏汽车通过“X-Pilot开源平台”吸引全球开发者贡献算法,日均处理数据量达特斯拉1.7倍,既降低研发成本,又加速技术迭代。这种模式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同样适用。例如,药明康德通过CRO(合同研发组织)平台整合全球研发资源,使中国创新药企能够以三分之一的成本完成临床前研究。

二是提高供应链韧性,从成本优势到网络权力。中国电动车产业的超大规模供应链并非简单依赖低成本,而是通过节点控制与网络协同构建权力。宁德时代通过入股锂矿、正极材料企业,形成“资源—产能—市场”闭环;比亚迪自研IGBT芯片和工业机器人,将关键部件自制率提升至70%,打破博世等巨头的技术钳制。这种垂直整合能力可复制至其他高端制造领域。例如,京东方在显示面板行业通过控股上游玻璃基板厂商(如彩虹股份),将供应链波动风险降低40%,同时以“反向定制”模式绑定三星、LG的订单。

供应链韧性的另一核心是敏捷响应能力。吉利极氪工厂通过5G+AI视觉检测实现18分钟生产线换型,支持每日生产3种电池包配置。这种柔性制造体系对消费电子、服装等行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以SHEIN为例,其通过数字化供应链将新品开发周期压缩至7天,依托广州番禺“小单快反”产业集群,实现对Zara等快时尚巨头的颠覆。

三是提高规则主导权,从市场渗透到制度输出。中国电动车企业的全球化不仅是产品出口,更是技术标准与商业规则的输出。蔚来在挪威推广换电模式时,同步推动欧盟修订《电池法规》,将换电站纳入基础设施补贴范围;比亚迪通过参与制定联合国电动车安全标准(UN R100),使其刀片电池的安全认证成为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这种“规则捆绑产品”的策略可扩展至数字经济领域。例如,蚂蚁集团通过Alipay+跨境支付技术标准,已连接超过250万海外商户,在东南亚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超过40%。

规则主导权的构建需借力政策协同与制度套利。中国地方政府推行的“链长制”直接协调土地、资金与人才资源,例如合肥市政府通过“以投代补”模式培育出涵盖蔚来、国轩高科的千亿级新能源集群。企业可主动参与政策设计,将自身战略纳入国家产业规划。例如,商汤科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人工智能芯片技术规范》,使其AI训练芯片成为行业基准,倒逼英伟达调整在华产品策略。

四是提高国际合规能力,从被动防御到主动布局。全球化竞争中的风险已从单一市场波动转向地缘政治与技术断供的多维威胁。宁德时代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技术授权+本地运营”模式,既规避中资审查,又通过专利授权维持价值链控制力。这种“轻资产出海”策略适用于高敏感行业。例如,大疆创新在北美市场通过授权本地企业销售警务无人机,规避数据安全审查,同时保留核心算法所有权。

技术颠覆的“灰犀牛”风险更需前瞻布局。丰田持有全球47%的固态电池专利,若2027年量产可能颠覆现有液态锂电体系。中国企业需建立技术监测与替代路径双机制:一方面通过专利交叉授权(如比亚迪与丰田合作研发固态电池),降低被替代风险;另一方面投资颠覆性技术(如氢燃料电池、钠离子电池),确保技术路线的多元冗余。

总体来看,全球价值链包抄的核心,在于突破“跟随—弯道赶超”的传统策略,以战略主动性推动从制造能力到制度输出的跃迁。这一模式不仅为中国企业赢得全球竞争主动,也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了可借鉴的升级范式。未来,技术标准话语权、柔性制造能力与区域网络整合力,将成为衡量新型跨国企业全球化水平的关键指标。


单位名称: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

邮箱:bricc@bricc.org.cn

单位地址: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外经贸大厦5层

传真:010-65515230

电话:010-66418090

丝路中心公众号

国合耶鲁公众号

Copyright © 2025 北京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9017795号